<noframes id="pbrxz">

          <form id="pbrxz"></form>

          一文讀懂生化系統浮渣、泡沫的產生原因及對策

             日期:2021-03-09     瀏覽:787    
          核心提示:【中國環保在線 技術前沿】1. 生化池產生浮渣原因:來自活性污泥系統的不正常代謝,也可能是無機顆粒上浮導致?! ?. 二沉池浮
           【中國環保在線 技術前沿】1. 生化池產生浮渣原因:來自活性污泥系統的不正常代謝,也可能是無機顆粒上浮導致。
           
            2. 二沉池浮渣:來自生化系統的浮渣、二沉池活性污泥硝化后污泥上浮、二沉池 缺氧嚴重導致厭氧污泥上浮。
           
            3. 泡沫成因:水體黏度增加,主要由于:水體有機物含量過高、曝氣混合液活性  污泥老化、進水含有過量的洗滌劑或表面活性劑、絲狀菌膨脹等。
           
            4. 泡沫種類:
           
           ?、僮攸S色:活性污泥老化,污泥老化而解體,懸浮在混合液中,附在泡沫上, 導致泡沫破裂時間延長,形成浮渣。
           
           ?、诨液谏夯钚晕勰嗳毖?,出現局部厭氧反應。另外可分析進水中是否帶有黑色無機物質。
           
           ?、郯咨赫吵聿灰灼扑榕菽?,色澤鮮白,堆積性較好,原因是進水負荷過高;粘稠但容易破碎,色澤為陳舊的白色,堆積性差,只有局部堆積,原因過度曝氣。
           
           ?、懿噬哼M水帶色而且負荷高;進水帶洗滌劑或表面活性劑。
           
            5. 浮渣種類:
           
           ?、俸谏”〉囊好娓≡夯钚晕勰嗳毖?/span>
           
           ?、诤谏叶逊e過度的液面浮渣:污泥嚴重缺氧或厭氧。
           
           ?、圩睾稚”〉母≡翰欢逊e就正常。
           
           ?、茏睾稚叶逊e過度的浮渣:污泥內部產生硝化反應;嚴重絲狀菌膨脹。
           
            6. 泡沫浮渣結合分析故障:
           
            棕黃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處于或將進入污泥老化狀態。
           
           ?、俳Y合沉降比測定是否小于8,污泥顏色是否色澤暗淡,沉降速度是否過快,結合泡沫顏色為棕黃色可判斷污泥出現老化。
           
           ?、诮Y合SVI小于40,根據泡沫為棕黃色可判斷污泥出現了老化。
           
           ?、劢Y合鏡檢菌膠團比較致密,后生動物大量出現,根據泡沫為棕黃色可判斷污泥出現了老化。
           
            灰黑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系統出現了缺氧或厭氧狀態。
           
            重點需要對溶解氧進行綜合判斷。對池體均勻布點進行溶解氧測定,如果出現DO小于0.5mg/L,需要重點進行確認。在考慮區域污泥是否攪拌混合充分,是否存在沉淀死區。
           
            白色泡沫:代表活性污泥負荷過高,曝氣過量,洗滌劑進入等。
           
           ?、?nbsp;F/M(污泥的有機負荷率也叫污泥負荷,F指的是有機物量,M指的是微生物量。有機負荷率F/M:單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所承受的有機物的數量,或生化池單位有效體積在單位時間內去除的有機物的數量,單位kgBOD5/(kgMLSS.d)。)與白色泡沫:如果F/M大于0.5可以確認高負荷運行狀態,培菌初期出現泡沫正常.
           
           ?、贒O與白色泡沫:DO大于5.0mg/L就是曝氣過量,導致污泥過氧化而出現解體,一般控制DO不小于2mg/L就可以了。
           
           ?、弁馊胛镔|的問題:洗滌劑或表面活性劑進入。檢測DO和污泥負荷可反推斷是否有外入物質進入。
           
            彩色泡沫:與進入帶顏色、洗滌劑、表面活性劑有關。
           
            通過觀察物化區處理出水是否帶有顏色可判斷是否有顏色水進入;觀察物化區水躍是否產生泡沫可判斷是否洗滌劑進入。
           
            黑色稀薄液面浮渣:控制DO值,判斷是否存在溶解氧相對不足或局部不足。需要全面進行測定確認。對于由于廢水本身缺氧過度導致色澤變黑可以通過加強回流廢水緩解浮渣大量出現。
           
            黑色堆積過度液面浮渣:鏡檢沒有發現活性污泥類原生動物,污泥顆粒分散不絮凝,沉降性能不好,上清液渾濁,污泥沉淀色澤暗淡偏暗黑。
           
            原因:溶解氧不足,局部出現厭氧或缺氧。
           
            棕褐色稀薄液面浮渣:結合沉降比發現上清液略顯渾濁,含有解體的細小顆粒物質,間隙水清澈,浮渣具備粘性,不易攪動下沉。
           
            原因:F/M小于0.05 ,而且持續時間長。
           
            棕褐色堆積過度液面浮渣:
           
           ?、倥c絲狀菌有關;結合鏡檢和SVI或者結合SV進行判斷是否絲狀菌膨脹。
           
           ?、谂c活性污泥反硝化有關:結合SV,發現細小污泥絮團向上浮起,堆積液面,通過攪拌后可以快速下沉;在測定C/N,確定進水是否含有過量的N,在碳源不足的情況下,污泥容易發生反硝化,同時確保溶解氧大于3mg/L。
           
            浮渣與泡沫的預防與控制:
           
            污水自身控制問題導致:
           
           ?、倥拍嗖患皶r,污泥齡過長:出現棕黃色稀薄浮渣;控制污泥老化;可結合F/M、SV以及鏡件進行確認。
           
           ?、谖勰酀舛瓤刂七^低,負荷偏高:結合鏡檢和F/M進行確認。發現是否有非活性污泥類生物出現,F/M是否大于0.5.
           
           ?、劢z狀菌未能有效控制:
           
           ?、芷貧夥绞讲徽_:過量曝氣。
           
           ?、轄I養劑投加相對不足:
           
            浮渣泡沫消除對策:采用用水進行噴灑、傾倒適量廢機油或者消泡劑。
           
            二沉池污泥漂流:
           
            原因:10%在二沉池,90%在曝氣池
           
            (1)曝氣池沖擊負荷過高:
           
           ?、傥勰嘭摵蛇^高:判斷是否二沉池出水渾濁。
           
           ?、诒砻尕摵蛇^高:進水量大,停留時間不夠。
           
            (2)曝氣池污泥老化:排泥不及時,進水污水濃度過底,污泥濃度控制過高。
           
            (3)曝氣池污泥中毒:判斷出水的效果明顯變差。
           
            (4)二沉池反硝化作用:控制曝氣池尾端的DO以及加大回流速度。
           
            (5)生化系統大量無機顆粒進入:強化物化效果
           
            (6)曝氣池曝氣過度:檢測DO。
           
            SV測定、 溶解氧 、污泥增長量、 鏡檢 、處理對策:
           
            (1)污泥負荷過高,F/M大于0.5 ,污泥沉降緩慢,上清液彌漫性渾濁,溶解氧明顯偏低,低過30%菌膠團形狀細小、細密、松散,大量非活性污泥類原生動物出現 強化物化效果。
           
            (2)污泥老化,F/M小于0.03 ,沉降速度加快(3min完成90%),污泥壓縮性能增加,SV小于8%,污泥顏色過深。 溶解氧相對上升 污泥量減少 有輪蟲出現。此時要控制F/M,增加污水底物濃度,增加污泥濃度。
           
            (3)污泥中毒 上清液渾濁,污泥顏色暗淡,溶解氧增高,污泥量減少,無原生動物,菌膠團松散。此時要加大回流污泥,加強物化調節,提高污泥濃度。
           
            (4)惰性物質進入 沉降速度快,上清液渾濁,懸浮顆粒大。 溶解氧增高,污泥量減少 菌膠團夾雜無機顆粒 強化排泥連續性和力度,強化物化。
           
            (5)反硝化 污泥先沉淀后上浮再沉淀 缺氧狀態,低于0.5 mg/L,C/N失調 菌膠 團內存在細小氣泡,其他無變化 提高出水端溶解氧,提高進水的N含量,調節C/N。
           
            (6)曝氣過度 上清液細小顆粒多,水體朦朧。
           
            (7)溶解氧過量 菌膠團較小,含有細小空氣泡 調整曝氣量。
           
            二沉池污泥上?。?/span>
           
            原因:污泥腐化、污泥脫氮、污泥膨脹。
           
            (1)污泥腐化:缺氧造成厭氧分解,產生大量氣體。
           
            (2)污泥脫氮:反硝化作用(硝酸鹽在反硝化菌作用DO小于0.5mg/L還原成氨和氮),產生氣體。
           
            (3)絲狀菌膨脹:活性污泥絮團內夾帶過量細小氣泡,導致污泥比重降低。
           
            指標表現:
           
            (1)鏡檢:活性污泥菌膠團內有細小光亮點。
           
            (2)肉眼觀察:菌膠團內有細小氣泡,陽光下氣泡受熱膨脹。
           
            (3)SV測定:出現氣泡,并膨脹上升。
           
            處理對策:
           
            反硝化問題:
           
           ?、僭黾游勰嗷亓骰蚣皶r排泥,減少沉淀池內污泥;
           
           ?、跍p少曝氣量或時間,降低硝化作用;或者提高出水端溶解氧的含量。
           
           ?、蹨p少沉淀池進水量,以便減少進泥量。污泥腐化問題:
           
           ?、鼙WC曝氣設備低故障;降低污泥濃度;避免污泥沖擊負荷絲狀菌問題
           
            絲狀菌膨脹:
           
            1. 絲狀菌生長環境:pH 4.5-6.5,高溫容易生長,要求較多碳源,對氧和磷要求較低 要求較多氧。
           
            2. 判斷依據{在正常情況下,SV(10-30), SVI(50-150)。}
           
            (1)輕度膨脹 不明顯,沉降性略差,污泥體積數增大10%,色澤為棕褐色,絮 凝時間延長2-4倍,SV=25-40 250
           
            (2)中度膨脹 有明顯變化,色澤變淡,沉降性能降低,壓縮沉淀時間延長2倍,SV=40-60 300-350
           
            (3)高度膨脹 效果非常差,15min無效果,污泥高度細密,顏色鮮艷而淺淡,SV=90左右 500-700
           
            (4)極度膨脹 SV=100,30min無沉降,顏色淺淡發白
           
            3. 絲狀菌膨脹原因:
           
            (1)外圍原因:
           
           ?、俳臃N活性污泥絲狀菌感染;
           
           ?、谶M水水質成分影響;進水成分單一,缺少營養劑以及微量元素
           
            (2)內部控制原因:
           
           ?、匍L期低負荷運行;
           
           ?、陂L期低溶解氧或局部缺氧運行;
           
           ?、蹱I養劑投加失衡;
           
           ?、芩嵝詮U水環境對絲狀菌的誘發作用
           
            4. 指標表現:
           
            (1)F/M:小于0.05長時間;
           
            (2)缺氧或局部厭氧狀態存在;
           
            (3)進水成分單一影響
           
            5. 處理對策:
           
            (1)工藝控制參數嚴格管理:對于輕度、中度早期膨脹可采用
           
           ?、偃芙庋酰嚎刂瞥剡M水端不小于1mg/L;池尾不小于3mg/L。結合溶解氧適當調整污泥回流量。
           
           ?、谑澄⒈龋嚎刂艶/M在0.15,不低于0.05;
           
           ?、蹱I養要求:保持營養均衡,足量均勻補充N、P。
           
            (2)引入惰性物質抑制:對于高度膨脹可采用,具體辦法是降低物化階段沉淀效果,通過測定SV從90降到70后可考慮減少惰性物質進入,嚴格控制排泥,確保日污泥濃度變化不超過15%。
           
            (3)高PH污水抑制膨脹。適用于高度膨脹。具體辦法控制pH在10左右,持續時間4-8小時,進行過程中要求充分調節,均勻排放,嚴格監視各段不超過10.5??刂莆勰嗷亓?%;結合鏡檢觀察和SV測定檢測效果。一般2天后系統會恢復正常。
           
            (4)利用漂白粉抑制和殺滅絲狀菌。投加量70-90g/m3,投加時間每袋(50Kg)間隔5分鐘,總時間不超過停留時間的1/2,結合鏡檢和SV測定確認效果,一般3天后系統恢復正常。
           
            5. 絲狀菌受打擊后,如果不徹底,可能出現變異,具體辦法:
           
            (1)制定周全計劃,確保一次成功;
           
            (2)滅殺三天前停止排泥,避免絲狀菌進入物化系統并再次進入生化系統;
           
            (3)一次不成功,交替使用殺滅方法;
           
            (4)徹底失敗后,進行排空殺毒處理后重新培養。
           
            污泥老化:
           
            污泥老化的指標表現:
           
            1. SV測定
           
            (1)沉降速度:快,時間比正???.4倍;
           
            (2)污泥絮團:大,比較松散,絮凝速度也快;
           
            (3)污泥顏色:深暗、灰黑、不具有鮮活光澤;
           
            (4)上清液清澈度:有好的清澈度,游離較多細小絮體。
           
            (5)液面浮渣:曝氣池有浮渣和泡沫產生。
           
            2. 鏡檢觀察
           
            后生動物數量占優,污泥菌膠團粗大色深。
           
            3. F/M(有機負荷率F/M,也叫污泥負荷,F指的是有機物,M指的是微生物。指單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所承受的有機物的數量,或生化池單位有效體積在單位時間內去除的有機物的數量,單位kgBOD5/(kgMLSS.d)。)確認長期處于低水平,小于0.05。
           
            4. 原因:
           
            (1)排泥不及時,污泥齡長。
           
            (2)進水長期處于低負荷狀態。
           
            (3)過度曝氣。
           
            (4)污泥濃度控制過高。
           
            5. 控制方法:
           
            (1)確保污泥濃度在一定范圍,通過F/M確定,同時確保排泥的均勻性。
           
            (2)曝氣的均勻性和防止過曝氣。通過檢測DO,控制出水端2.5mg/L。
           
            (3)避免低負荷運行;控制F/M=0.15-0.25之間。必要時補充外加碳源。
           
            6. 指標控制:
           
            (1)F/M:控制0.15-0.25。
           
            (2)DO:大于4mg/L屬于過曝氣。
           
            (3)污泥齡:7-10天。
           
            污泥中毒:
           
            1. 判斷方法:
           
            (1)觀察SV:污泥活性降低,原生動物死亡,菌膠團解體細小化,有大量不沉降細小顆粒,污泥絮凝性變差,絮凝時間長。
           
            (2)鏡檢:
           
           ?、僭鷦游锼劳龌蛳В阂詷J形蟲為代表的爬行類原生動物消失。持續6小時      后原生動物消失。
           
           ?、诤笊鷦游锘顒訙p弱。
           
           ?、劬z團:出現解體,大量細小菌膠團顆粒。
           
           ?、芤好娓≡荷珴苫薨?,稀薄松散;鏡檢浮渣發現無原后生動物,菌膠團松散,細小部分過多。
           
            2. 指標表現:
           
            (1)溶解氧變化:逐漸上升
           
            (2)出水變化:有機物濃度不斷升高。
           
            3. 處理對策:
           
            (1)阻止污水進一步進入,中斷源頭;
           
            (2)稀釋已進入的混合液,加大污泥回流;
           
            (3)利用加大排泥抗擊沖擊。

           
          打賞
           
          更多>同類環保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環保技術
          點擊排行
           
          综合日本在线观看三级,精品欧美乱伦自拍_ 综合乱伦自拍无码,欧美综合自拍日本

                  <noframes id="pbrxz">

                  <form id="pbrxz"></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