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推行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是中華文明發展到生態文明新階段的一個標志,社會各界要有清楚的認識。然而,全社會對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特別是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的意義目前還沒有認識到位,推進的進度也不一。
在發達地區和經濟發達城市的周邊農村,生活方式近二十年來發生很大改變,農村的垃圾構成也發生了改變。農村的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既是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需要,也是培育新型農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更是整體提升中華文明發展水平的需要。從發展趨勢來說,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必須和未來農村發展的規律、城鎮化發展的規律相結合,甚至和區域一體化的規律相結合,還要考慮未來產業需求結構的變化、城鄉人口結構的變化。只有這樣,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的開展才具有戰略性。
《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規定的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試點區域,大多是經濟基礎比較好的大中城市。但截至目前,還沒有城市整體成功。而農村的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卻在發達省份或者中心城市周邊的農村,如浙江省金華市、湖南省寧鄉市等地取得了成功,背后的原因值得分析和總結。
目前,很多地方的農村都自發地組織村民代表到這些地方考察。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的成功模式不斷被復制和創新。筆者認為,可以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做法,用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來助推城市的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
參與體制
發揮地方黨委政府、村兩委、村民理事會和保潔隊伍的作用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需要形成共治的主體架構,基于各自的角色,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建立市統籌、縣主導、鎮負責、村實施的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體制。除了要發揮村民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外,更要發揮地方黨委政府、村兩委、村民理事會和保潔隊伍的作用。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需要形成共治的主體架構,基于各自的角色,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建立市統籌、縣主導、鎮負責、村實施的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體制。除了要發揮村民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外,更要發揮地方黨委政府、村兩委、村民理事會和保潔隊伍的作用。
首先,必須發揮地方黨委和政府的統籌和引導作用。村委會是村民自治組織,如果純粹靠村民的自發推動,很多事情很難形成一致意見。因此,必須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礎上,由政府統籌和引導。在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工作中,無論是組織領導、工作方向、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資金、技術的支持,都需要發揮地方黨委和政府的主導作用,發揮農業、住建、環保等部門的監督作用。
地方政府的統籌和引導職能主要包括制定規劃,統籌推進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部署垃圾運輸和處理網絡;輔導村民如何開展垃圾減量化、垃圾分類和垃圾資源化利用;鄉鎮政府負責轉運村集體收集的垃圾,縣級政府統一部署垃圾最后的出路,如填埋還是焚燒等;對村集體開展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進行經濟補助??梢?,政府的統籌和引導不僅可以節省經濟成本,提高績效,還可以為村集體提供經濟和管理支持,其作用不可或缺。
其次,必須發揮村兩委的組織和協調作用。筆者在調研中發現,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村兩委特別是村委會黨建的作用至關重要。凡是農村工作好的地方,都是村集體經濟發達的地方,也是村黨建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在金華市,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成效之所以突出,原因主要在于村兩委班子很多都是致富能人,公信力高,具有較強的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在他們的帶領下,村級組織有資金積累,可以調動資源開展公益事業,并通過激勵約束機制開展再分配等工作,發揮村民參與垃圾分類、集中收集處理和鄉村建設的自覺性。村級組織有向心力,能夠通過獎勵和約束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村民理事會的勸導作用,調動村民參與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工作的積極性。在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工作中,一些村民能夠找到清掃和運輸等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的和諧。但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村集體的帶頭作用總體尚不明顯。
再次,發揮村民理事會特別是鄉賢的反哺作用。村民理事會一般由鄉賢和各家族的代表組成,具有一定的村民代表性,可以幫助村集體推進公益事業。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在寧鄉市菁華鎮陳家橋村等地,村民理事會可以在以下領域發揮作用:協助政府到每家每戶解讀政策,開展勸導工作,一些族長的作用尤其明顯;開展打分和民主評議工作,如對每家每戶、每個村民小組的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工作開展打分,并進行民主評議,提出獎勵和警示名單;對村保潔隊伍的工作進行評價和考核。由于村民理事會成員德高望重,其打分和評議工作往往具有很高的公信力。
此外,還要發揮保潔隊伍的專業作用。保潔員一般由村集體聘請,或者由承包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的專業公司在農村聘請。保潔員一般為兼職,既在家做一些農活,也開展垃圾清掃和運輸工作,工資一般為每年2萬元——3萬元,考核合格和優秀的還另有獎勵。保潔員一般由村集體從各家族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農戶中推舉,各方都熟悉,都能夠接受。保潔員上崗前,一般都接受專業的培訓。培訓后,這些熟人構成的保潔員隊伍,宣傳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政策、專業知識具有明顯優勢。
經濟基礎
集體經濟較發達才能解決錢從何來、用于何處的難題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凡是農村推行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的地方,都是村集體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都是城鄉協同發展比較不錯的地方,經濟基礎比較雄厚。在這些地方,村集體有產業,有線電視、自來水、寬帶普及率高,農村耕作全部或者部分實行機械化。只有在這些地方,目前能夠真正解決錢從何來和錢用于何處的難題。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凡是農村推行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的地方,都是村集體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都是城鄉協同發展比較不錯的地方,經濟基礎比較雄厚。在這些地方,村集體有產業,有線電視、自來水、寬帶普及率高,農村耕作全部或者部分實行機械化。只有在這些地方,目前能夠真正解決錢從何來和錢用于何處的難題。
在錢從何來的問題上,目前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以下3種方式:一是政府投資為主,村集體投資為輔,村民繳納部分垃圾收集處理費。二是村集體投資為主,政府補貼為輔,村民繳納部分垃圾收集處理費。三是采取整體打包式的PPP投資運營模式,即社會資本投資運營、政府補助、村民繳費相結合的公私合作經營模式。
第一種方式主要適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示范樣板村。第二種方式是村民自覺形成的。如在寧鄉市,一個村是示范樣板村,主要由政府投資支持。鄰近的菁華鎮陳家橋村不甘落后,采取鼓勵鄉賢和村民自愿捐款的方式,兩年籌集到逾500萬元。其中,一個村民就捐了近60萬元。目前,陳家橋村在垃圾分類和村容整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第三種方式中,一些資源可以回收利用,垃圾焚燒發電可以產生收益,加上政府的補助,還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目前想嘗試的人還很少。目前,金華市已經形成了市縣配套、鎮村投入、農戶收取的資金投入體制,寧鄉市則形成了市縣配套、鎮村投入、農戶收取、鄉賢資助的資金投入體制。
《方案》規定,對于城市居民,按照污染者付費原則,完善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但是和城市相比,農村集體經濟的基礎仍然薄弱,一些農戶的經濟承受能力還比較脆弱,購買垃圾運輸車、建設可腐爛垃圾的發酵房,都需要較大的投資,很難指望通過收取垃圾處理費來支付所有開支。如湖北省監利縣朱河鎮李溝村,每個農戶家庭成員每人需繳納20元的垃圾回收處理費。按照2000人計算,每年可以收取4萬元垃圾回收處理費。
這點錢,根本不夠支付清潔工的工資,更不夠支付垃圾運輸費,需要村集體和鄉鎮予以補助。因此,還需要地方政府大力發展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產業來發展經濟,為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等社會建設籌集經費。此外,可以發動一些鄉賢捐資,回饋家鄉,形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村民自治、共享清潔家園的模式。
在錢用于何處的問題上,各項補助、投資和收費全部用于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基礎設施建設、運輸交通工具的建設和運營、清潔隊伍的運行、農戶的評選獎勵活動等。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戶家庭小型分類垃圾桶的統一購置,人口集中地區大型分類垃圾桶的統一購置,垃圾分類和收集處理的知識宣傳等。各項費用由村統籌安排,做到??顚S?。費用的開支要接受村兩委和村民理事會的監督,實現??顚S?。
當然,垃圾分類和回收處理也有一些來自資源回收的收入,可以用于支持垃圾分類和回收處理。寧鄉市的陳家橋村、楊林橋、溈濱村村民理事會建立了臺賬,將分類回收資源款全部給予保潔員作為補助,提高其分類回收的積極性。
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
建立五項制度、五項機制
在規范保障方面,可以考慮建立如下制度體系,促進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的規范化。
一是門前三包制度。農戶對自己房前屋后和責任田范圍內的環境整潔和垃圾分類負責,村民小組對本小組區域內的環境整潔負責。其中,村兩委的干部要包組或者分片包干;黨員、村民理事會成員要聯組包戶,把工作做細。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各地的門前三包各有特色,如金華市金東區的農戶,把傳統的陶器鋸開,種上花草;寧鄉市的一些村用統一的方式種樹種草。
二是垃圾收費及其減免制度。盡管收費不足以承擔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的全部費用,但是可以促進村民形成責任感。對于垃圾分類工作做得好的,可以予以減免,以示獎勵,形成示范帶頭作用。對于低保戶和五保戶,免于繳費。
三是垃圾的強制分類制度。建議結合農村實際,對城鄉垃圾的分類和回收處理實行區別對待。在城市,垃圾分類一般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其他垃圾。而在農村,根據農村垃圾的物理、化學屬性以及農村的整體文化程度,如分為可腐爛和不可腐爛兩類,就更加簡單易懂,村民也容易執行。在有的發達地區農村,針對廚余垃圾還專門購置專門的收集車予以收集;針對危險廢物,則上門專門回收。目前,金華市首創的可腐爛和不可腐爛垃圾分類模式得到農村的廣泛認可。
四是全程減量制度。從農戶家庭、村級收集、鄉鎮轉運和區縣處理處置等全環節,都實行垃圾減量化。農村的垃圾結構目前雖然有所改變,但是和城市相比,容易腐爛的垃圾成分還是多一些,很多垃圾可以就地處理。只有全程減量化,才能保證容易腐爛的濕垃圾經過村集體的統一堆肥后還田,而不至于進入垃圾焚燒發電廠因為熱值低而成為累贅。也只有全程減量化,才能讓塑料等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經過村和鄉鎮兩級的過濾進入回收利用渠道,促進資源得到科學、循環利用。
五是理念培育制度。通過集體講授、現場教學、分戶指導、宣傳牌宣傳、實地考察等方式,輔之以經濟獎勵與約束機制,讓村民自覺自愿地形成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綠色生活方式。
在運行機制方面,可以建立以下機制體系,促進農村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的規范化、程序化,具有可操作性。
一是分類運輸機制。在一些地方,上午運輸可以腐爛的垃圾,下午運輸不可腐爛的垃圾,破解需要購買分類運輸垃圾車的難題。有的地方,將運輸的車斗分為可腐爛和不可腐爛兩部分,同時收集所有的垃圾。
二是打分評比機制。邀請村民小組長、村民理事會的成員進行分戶打分,開展考評。為保證考評的公正性,寧鄉市菁華鎮采取了異地打分機制,即跨村或者跨村民小組打分,并且在公開場所公布各農戶得分的細節。
三是獎勵懲罰機制。金華市和寧鄉市定期評選先進保潔員和清潔農戶,予以物質或者現金獎勵。浙江省富陽市靈橋鎮,還對村民獎勵發酵以后的有機肥料。寧鄉市愛衛辦要求,每個鄉鎮每年評選出“十佳庭院”“十佳清潔戶”,村集體在表彰的基礎上,報送鄉鎮予以集中表揚。一些地方利用村民廣場的笑臉墻和勸進榜兩種方式,實行精神上的獎勵與告誡并舉。
四是目標評價考核機制。在對鄉鎮政府和村集體進行目標評價考核時,既要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的辦法進行綜合考核,也要對垃圾分類進行單獨考核,體現工作的重要性。
五是黨政同責機制。在區縣和鄉鎮一級,實行環境保護黨政同責的體制和機制,黨委和政府對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負總責。在村一級,村黨支部、村委會以及村民小組、黨員都要層層壓實責任,把工作做細,把垃圾分類和集中收集處理這項利國利民的制度實施好。